馬家溝,一個具有鄉土氣息的名字,但在中國近代工業史上曾聲名顯赫。1908年7月在此創立馬家溝煤礦,1909年又在這里建立馬家溝磚廠。中國近代史上第 一塊機制建筑磚誕生于“馬磚”,天安門廣場、上海海關、北戴河別墅區甚至香港九龍碼頭等地都有它的身影。
(唐山博物館館藏民國時期“馬磚”產品)
籌建唐山工業博物館,“馬磚”的歷史亟待深入發掘。12月12日雖然霧霾彌漫,魯杰館長帶領館內員工到“馬磚”進行了實地考察,與“馬磚”前任領導及現任領導座談交流。
近一百年的老廠房及設備滄桑依舊~
據【開灤煤礦志】記載,1878年【光緒四年】,開平礦務局建唐山礦時即建磚窯燒磚自用。到1900年左右,在林西、唐山礦均建有磚廠,全局共有磚窯17座,年產磚60萬塊。
1912年開平、灤州兩公司聯營成立開灤礦務總局后,原有林西、唐山兩礦磚廠已不能滿足礦山工程和市場需要,為此經開灤與啟新洋灰有限公司多次磋商,于1917年達成永租啟新洋灰有限公司馬家溝磚窯的合同,在此基礎上于1925年擴建了馬家溝磚窯。擴建后連同租用的舊磚廠共有大穹形窯8座,每座容3.4萬塊磚;小穹形窯3座,每窯容1.65萬塊磚;煤氣窯2座,每窯容2.4萬塊磚。上述三種窯可燒制標準磚和特型耐火磚,鋪地磚及上等建筑磚。
據現任“馬磚”領導講,馬磚曾擁有子弟學校、發電廠、加油站、鐵路專線,最輝煌時員工近5000名。